今天大家有幸齊聚一堂,將不只見證一場婚禮,還會目睹一場奇蹟,打破似乎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絕對比三隻小豬的典故還要另類,不過我現在要賣個關子,最後再公佈,等一下大家可以猜猜我說的故事裡有哪些線索。
讓我來介紹這一對新人:
新郎阿龍,高雄人,國立中正大學物理研究所畢業,目前任職於漢民科技客服工程師,我們都常常喊他的英文名字Peter。而Peter在我們山社裡也有個響亮的綽號叫「黑熊」,人稱「熊哥」是也,他也是我們竹科登山社第二十四屆的社長。
新娘小瑜,台北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管系畢業,目前任職於力晶科技資訊部門,擔任主任工程師,她有一個可愛的綽號叫「小魚」。
Peter是個可靠、穩重的朋友,剛認識他的人都會覺得他給人一種酷酷的,有時帶點嚴肅的感覺。我記得一個有關Peter的小故事。
某次Peter和我們山社的資深嚮導鴨子合作帶隊,到達目的地後Peter又戴上他那帥氣的墨鏡,照例先下車在車旁等候隊員,這時有一位隊員卻悄悄的跑到薑母鴨的身邊問說:「領隊,為什麼我們出來爬山還要請保全站在旁邊呀?」
小魚可是我們山社裡不可多得的才女,小魚的聰慧、認真、細心、善體人意常常是所有和她一同參與登山夥伴的重要精神支柱,所籌劃和主持的聯歡活動也能讓所有的夥伴high翻天。
Peter和小魚兩人漸漸地在許多次的登山活動中了解了對方,但是擦出愛的火花,卻是當Peter到力晶裝機時驚艷小魚不同於悠遊山林中的另一番風貌,剛好這段期間,小魚因溯溪而傷了手,Peter見機不可失,發動了溫馨接送情,接送小魚看診治療,終於打動了芳心,獲得了美人青睞。所以我們才有榮幸在這裡見證他們的婚禮。
古語說:「敬德修身,以求天命之長久」。「敬德」這兩個字是有相當崇高的情操的呢。而「瑜」是美玉的意思。所以我們期勉Peter要將這塊美玉好好的呵護在掌心,愛惜她,尊重她,安慰她,保護著她。此生鍾情於如此之美玉。
我剛有提到,今天各位有幸來到這裡,不僅是給予新郎新娘祝福,也是目睹一場奇蹟,有人想到了嗎?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不過今天要跟孟先生說聲抱歉了,我們見證了這場奇蹟,魚和熊都到齊了。他們完美的合而為一,遺憾從此不再。
所以我們要在這裡祝福兩位新人---阿龍和小瑜,祝福她們在人生的路上,繼續攜手演出愛與勇氣的冒險。
Monday, April 16, 2007
Thursday, April 12, 2007
追逐一座城市
我從來沒有忘情台北給我的感受。
居住在台北也許僅能停留在這輩子的一個夢想,但城鄉和南北的差異卻不曾使我忘了這樣的念頭。
專科時參加救國團活動初識台北夥伴,讓當時在南部已算是跟得上新潮的我依然感受到某種程度上的cultural shock,也開啟了我這麼多年來對北部都會的憧憬。
當近日讀到徐宗懋的「推動台北新城市文明的基本思維」時,我只能感嘆當已經有人在為一個城市做深度的思考和價值的論述時,南部的都會仍然還在捷運的工地裡掙扎!也只能用黑夜中的光廊來掩蓋週遭的水泥叢林。
中央政府也只能開出選舉支票,砸下八十多億元準備在衛武營蓋「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然而在沒有建立起精緻文化氣息的南部都會,可預期的是幾十億元的建築恐怕將成為空虛的硬體建設而已。
台北有其美善的一面,它是新文化的、多元的、進步的、資訊的以及國際的象徵。帶領這座島嶼前進。台北也給許多人大都市的複雜與罪惡,物質、拜金、冷漠與疏離。但或許這樣的元素才能交織與激盪出這座城市各式各樣的風貌吧。
也許本身是屬於外省族群,不曾有過屬於自己的土地的記憶,對本土文化的認同除了記憶的差異外還加上了語言的隔閡,因此對於走鄉土路線的南台灣始終無法融入。甚至在新竹的生活中,英語與國語的使用才是我所感到舒適習慣的溝通方式。而逐年被強化的政治路線和意識形態也讓身處南部的我頗有窒息的感覺。
回顧過去如蜻蜓點水般的台北回憶,四獸山是我與登山結緣的第一步,深夜西門町的午夜場電影是品味光和影的記憶,而已往的獨自開車上陽明山探路的經驗,更讓我喜歡上了這座漂浮在都會天際線上方若隱若現的國家公園。
已有愈來愈多的自然公園和綠地被有效地規劃在北部都會區當中,因此如能在都會區的邊緣靠山之處結廬而居,所擁有的也許不只是城市的繁華與現代,也能兼顧盎然的綠意和清新的空氣吧。
因此,我怎能忘情於台北呢?所以,步伐就要朝夢想出發,也許有一天成真吧…
居住在台北也許僅能停留在這輩子的一個夢想,但城鄉和南北的差異卻不曾使我忘了這樣的念頭。
專科時參加救國團活動初識台北夥伴,讓當時在南部已算是跟得上新潮的我依然感受到某種程度上的cultural shock,也開啟了我這麼多年來對北部都會的憧憬。
當近日讀到徐宗懋的「推動台北新城市文明的基本思維」時,我只能感嘆當已經有人在為一個城市做深度的思考和價值的論述時,南部的都會仍然還在捷運的工地裡掙扎!也只能用黑夜中的光廊來掩蓋週遭的水泥叢林。
中央政府也只能開出選舉支票,砸下八十多億元準備在衛武營蓋「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然而在沒有建立起精緻文化氣息的南部都會,可預期的是幾十億元的建築恐怕將成為空虛的硬體建設而已。
台北有其美善的一面,它是新文化的、多元的、進步的、資訊的以及國際的象徵。帶領這座島嶼前進。台北也給許多人大都市的複雜與罪惡,物質、拜金、冷漠與疏離。但或許這樣的元素才能交織與激盪出這座城市各式各樣的風貌吧。
也許本身是屬於外省族群,不曾有過屬於自己的土地的記憶,對本土文化的認同除了記憶的差異外還加上了語言的隔閡,因此對於走鄉土路線的南台灣始終無法融入。甚至在新竹的生活中,英語與國語的使用才是我所感到舒適習慣的溝通方式。而逐年被強化的政治路線和意識形態也讓身處南部的我頗有窒息的感覺。
回顧過去如蜻蜓點水般的台北回憶,四獸山是我與登山結緣的第一步,深夜西門町的午夜場電影是品味光和影的記憶,而已往的獨自開車上陽明山探路的經驗,更讓我喜歡上了這座漂浮在都會天際線上方若隱若現的國家公園。
已有愈來愈多的自然公園和綠地被有效地規劃在北部都會區當中,因此如能在都會區的邊緣靠山之處結廬而居,所擁有的也許不只是城市的繁華與現代,也能兼顧盎然的綠意和清新的空氣吧。
因此,我怎能忘情於台北呢?所以,步伐就要朝夢想出發,也許有一天成真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