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讀罷方拈筆,五嶽歸來不看山
不知是湊巧還是怎地,位於象山登山口的外公家客廳裡就懸這這幅對聯,這幅對聯懸在外公家不知已經經過幾十年了,打從有印象起就看過這幅對聯,六經,有點茫然,但是五嶽就實體得多了,當然,這五嶽指的是大陸的五嶽,不是台灣山岳中的五嶽
既然有關於山的對聯都懸在客廳了,那當然要爬爬社區後面的象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也是老人常在登山時提到的話,小朋友哪裡管那麼多,就抱著上山郊遊的心情,一路往上衝,七仙石,萬壽園,愈行愈高,視野也愈來愈好,這大概就是小朋友的登山樂趣初體驗吧
外公的空勤飛行體格真是不簡單,當年七十多歲的年紀登山健步如飛,晨曦一趟,傍晚一趟,跟在後面還會氣喘吁吁,但是又得逞強不落後,與山的緣份,不知不覺中就這樣的建立起來
最鄰近的峰頂,算是拇指山了,遠在基隆路就可以看得到,傍晚時,峰頂光禿岩石上閃耀的餘暉,更是醒目,記得第一次央求外公帶我去拇指山頂,天氣不怎麼好,在雲霧中爬上了岩石的頂端,頓覺神清氣爽,放眼雲霧半掩的台北市區,只能用滾滾紅塵來形容
每次到台北,必做的一件事,竟是到後山走走,任那城市的喧囂和繁榮對南部小孩來說都是目瞪口呆,而選擇了登高遠望一途,卻是出自本性吧
至今回想起,冒險的性格果真會遺傳,不論是當年在岡山小鎮的蔗園鐵軌路,還是台北四獸山的山徑,對一個當年敢上飛機作戰的人來說,不也是另一種時空的挑戰與冒險嗎?
漸漸的,登山者隨的歲月的變遷,當年的小朋友開始迷戀上了大山,而長者只能行過登山口,慢慢拄著柺杖到公園散步,不知外公每次經過象山登山口的那一瞬間,曾不曾回頭仰望那曾早晚登臨,熟悉如家中後院的山路?在那一瞬間,是驕傲,是感動,還是有一絲絲的不捨呢?永遠也不會有答案了。
也許,再多爬幾座大山,還能悟出個什麼地!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