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8, 2006

舊好茶一日遊


由於為了九月的北大武單攻後的舊好茶順道遊,和東平相約走了一趟舊好茶探勘行。早上七點辦妥了入山,就大大方方的開進了原住民文化園區的大門。

小March車身窄,渡過臨時以水泥管拼湊出來的「替身」好茶橋到不成問題,一路上,我們細看的不是山水,而是崩塌的路面是否能承載中巴的寬度和輾壓。而曾經高聳在隘寮溪的好茶橋,仍保存下來的橋墩已經距河床不到三公尺了,另一截巨大筆直的灰色橋面宛如即將沉沒的軍艦,半掩在深色的泥沙中。

舊好茶因為魯凱族人於七零年代的遷村而廢棄,雖然十餘年後曾經興起了一股回歸故園的風潮,網路上的資料也顯示屏東縣政府曾經規劃過居民遷返故居的計畫,從此舊好茶就成了原住民回歸故里的代名詞。

不過停好車即遇上的大面積崩塌恐怕更阻止了當年曾有的闢路計畫,別說當年計畫要將道路延伸三百公尺的高度了,眼前的崩坍隨時會因一場豪雨而更加擴大。

兩個半小時後,我們到達了我期盼以久的舊好茶。本來應該從此在荒煙漫草中傾圮的建築,也許就是用著較不易受南台灣溼熱氣候所侵蝕的石板所搭建的,才為子孫留下了一個回歸祖先居所的契機,也因多年後幾戶居民的回歸,而有了新的面貌。打掃清潔的小庭院,潺潺的流水,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我們匆匆的來,並沒有特意的停留在石屋前,因為那樣會打擾到避居塵囂到此的屋主,打聲招呼後,我們在瀑布水源邊吃了午餐。也沒有為石板屋照相,就讓一切都很自然的走過,很淡然,很過客。


資料上顯示曾有十餘戶願意回舊好茶整理舊居,但此行只看到了兩戶共四人仍居住在當地,但回程遇到的兩家子人,聲稱他們去年來的四十次,著實讓我們嚇了一跳。初見面時還以為他們是不知路途遙遠的生手,還在水邊嬉戲耗時間呢。他們說第一次來是客人,第二次來是朋友,第三次再來,當地人就把你當家人了。這就是讓他們不辭辛勞要週週從台南過來的原因。看著她興奮熱情的敘述著,我知道舊好茶從此已經從一塊原住民的祖居地變成一種不分族群的回歸山林的代名詞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