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9, 2006

脆弱的磁性記憶方式

高雄家裡電腦中的兩顆硬碟先後掛點,不巧同樣都是Western Digital這個牌子的,所有的資料、照片、設定、我的最愛連結,通通都沉睡在那四四方方的金屬外殼之內了。

由於志芬和妹妹才剛從新加坡玩回來,相機馬上又被老弟給借去大陸用一個禮拜,所有的新加坡照片集也全轉存到硬碟,如今這些照片也沉睡在硬碟中啦。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咬牙花錢送去給資料救援的公司修理吧。

磁性記憶裝置的可靠性和永存性一直都無法令人放心,報導說美國NASA當年探測太陽系行星時的資料和實驗數據是存在磁帶中的,而今世界上已經沒有一台機器可以讀取當年的重要紀錄,唯一的辦法就是拿出所有的紙本資料,請人重新輸入電腦!

其實也不需多少年,當年的5.25吋磁碟片如今也成了廢物,而在這幾年當中,我經歷了5.25吋磁片、磁帶機(Tape)、DAT、MO、ZIP100、ZIP250、CD、CD-RW,直至最近的快閃記憶體(Flash)。而快閃式磁碟(Embedded Flash Drive, EFD)也將大量推出,從此也許可以真正告別磁性記憶裝置的不可靠性吧。在此之前,唯一的方法只有勤加備份重要資料。

要是所有的資料都救不回來,那堅硬漆黑的硬碟外殼,正好可以為那些資料增添幾許哀愁。等到塵埃落定,還是得通上電流,敲入指令,建立新的OS,它又會是一條好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