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為什麼覺得怪怪的?你們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
因為他們大了。
中F覺得沒有參與感,因為所有的活動都已經是以小F為重心了。
中F認為小F的分享內容聽起來挺幼稚的,而要他們做跟小F一樣的活動內容,對他們來說也會認為是幼稚的行為。
小成員
青春期的中F,反抗期的中F,老油條的中F,被忽略也沒有參與感的中F。
剛剛入團一次來參加,未經過小F階段的中F。
有沉默的第一次參加的小六女生。
有面談時就和弟弟在辦公室裡打起來的中F,始會式時又和弟弟打起來的中F。
我們都是教育專家?
有人發言說:「有些好的導引人員可以從小朋友的一舉一動或一些反應來判斷小孩內心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或是有哪些想法及意見。」
而當這些話結束,桌前的所有的眼睛都投向這邊時,只能淡淡的說:「如果我能從這些孩子的一些舉動或反應就能猜測出他們內心的世界,那我大概是個教育專家了吧。不過,我只是個工程師耶。」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青春期,時時反抗你的命令,又不聽你的嘮叨,你如何期望我能在一個月碰面一次的時間裡讓你的孩子百依百順?符合你所有期望的行為表現。(如果他在家裡不聽話,我卻一句話就搞定你的小孩,那你的每日教養是不是比不上我跟他一個月才一次的見面的影響?)
A家長也是中F的帶隊導引人員之一。兩個男孩在中F隊上,他先開玩笑隊總團長抱怨說他被他陷害所以進來帶中F。因為他兩個小孩就在隊上,就好像把家裡的管教方式帶到這裡來,不聽的還是不聽。
B家長女兒在隊上,發言說在家裡根本不聽話,只好天天罵她。
團長舉自己教小學的太太的例子:許多五六年級的小孩叛逆到行為已經偏差到開始抽煙吸毒的地步。
在集合時間,他們的行為很散漫,很「不聽話」。這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儀式對她們來說已經不新鮮不好玩了。
還要上前去和小三的妹妹比較說誰看到的蝴蝶比較感動,水裡的珊瑚遭破壞沒人比我更心痛?
表現好的能在結束時掛上一串象徵榮譽的「大念珠」。小D(三年資歷)跟我說:「一點也不好玩,掛一掛就拿下來了。」
但是出去到了外面,環境的改變而產生了壓力,卻又變得非常聽話。
超收的結果是過長的隊伍不易掌控,男女的體能差異又頗大,兩名帶隊人員瞻前顧後主要的精神在維持安全性,如果還要增添更多的活動內涵,兩個帶隊人員是不夠的。
大成員
資深者週六晚上的建議是增加活動的內容,不是只騎車,這樣就不能顯現SF團和別的團體的差異之處。(哈,又出來一把號,又是另一個調)
但是在大成員之間的結構,可以說分成「逸樂派」和「基本教義派」。
「逸樂派」的家長以來玩玩的心態參加,不喜露營或日曬雨淋,提議晚上或第二天去泡溫泉,當晚住在恆春的大飯店內。以老鳥為主。
「基本教義派」強調的是SF的教育內容以及遵守相關理念及規矩。但是每個人都是業餘,所有團務經驗上是建立在過往幾年在小F的活動經驗。
雖然某個人說了句:「來這團裡最重要的是要人感到有趣,不然就沒意思了。」雖然對他挺感冒的,但這句話還算中肯。
雖然BM說了:「挺羨慕中F的女生們老是找BC,黏在附近,要是我也有這樣的魅力就好了。」但這也意味著我得和他們同調。端著父母架子的人大概會有隔閡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