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0, 2008

大鬼湖殘念未了

自從大鬼湖撤退走上林道時,就開始煩惱這心得該如何寫。
當初說好要幫牽線的大冠鷲多寫一篇,現在連湖水的邊都還沒沾到,卻要交出心得兩篇,這該如何是好。眼見二月將盡,只好先掰一篇再說。
希望二月底再次挑戰能有所收穫。

大鬼湖探索心得
為了一探傳說中的祕境大鬼湖,報名參加了高雄縣教師會所辦的大鬼湖生態探索活動,一行人在魯凱族原住民嚮導的帶領下,自多納國小出發,深入多納林道,渡過許多險阻,背負重裝攀爬陡峭山壁,直達檜木營地。此行雖未能竟全功,亦應將觀察所得與建議留下紀錄,以玆分享。

螞蝗之警訊
當晚在檜木營地宿營,正準備進入睡袋時,忽聞隔壁夥伴在討論所見之一只似蚯蚓又非蚯蚓之生物,突然驚覺也許不妙,起身表示想看看這隻生物,但剛剛發現它的夥伴們說已經把它彈開了。

因為據朦朧中聽到的談話,黑色的軀體、一頭尖一頭粗、從樹上掉下來後又扭動不止。這分明就是一隻螞蝗。以往曾在山林中曾吃過吸血螞蝗的苦頭,雖然沒有疼痛或創傷,但看著它咬住自已的皮膚然後逐漸變粗大,的確也是挺噁心的感覺,也曾有記載生飲山泉水的人遭螞蝗寄居在鼻腔內造成流血不止。原住民嚮導聽聞後也表示最好找出來撲滅,因為此處幾個營地的水源至為重要,若遭螞蝗佔據將影響深遠,人畜均可能遭侵害,甚至可能攜帶傳染螞蝗至其他水源地。無奈眾人遍翻草地仍不見蹤跡,只能作罷。

路程
大鬼湖位於2180公尺的山區,想要到達登山口必須先搭車至多納林道21K處,下車步行至登山口,一下車所遇到的即是綿延數百公尺的崩塌路段,此處原本為林道,因自然變遷而崩塌,路基上方有落石和大片裸岩,下方為數十公尺深的崩塌,行走其上頗為驚險,僅容一人通行,評估遇大雨將會增加其危險度。總觀此次行程,此路段為最危險路段之一。

接下來的多納林道雖長滿植物及芒草,但路況仍算良好。路途中需下切遇一林道解說牌,至此已接近25K工寮,工寮保存良好,想必是位處山凹處,不為風雨所侵。

接下來幾處崩塌地形頗有高山溪谷地行經強烈沖刷後的情況,濕滑的地面又是一處危險路段,因此處非大眾化路段,繩索確保也非常簡陋,對於登山生手來說是一大危險,通過時應結伴扶持。

自登山口至稜線需陡升500公尺,此路段荊棘芒草處處,路基不甚明顯,立足踏點也遭植披覆蓋,估計登山生手需二至三小時方能攀至稜線,帶領參訪隊伍時需特別注意出發時間,因該路段路跡不明,若時間延誤摸黑,會有迷路或墜落的危險。

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為林務局屏東林管處所管轄,如評估有開放為生態教育活動區域之價值,可考慮設立路標或指引,以防止意外發生。

檢討與建議
本次活動因遭逢天候影響及其他原因撤退,檢討其原因有以下幾項。
裝備不足以克服天候劇變所造成的影響。採露宿方式雖能減輕背負營帳的重量,但是卻容易造成睡袋潮濕,無法保暖造成失溫。若為三千公尺高山地區,更有可能因受風寒造成高山反應。若以三人為小組分攤帳棚組件為營柱、內帳、外帳背負,即可分攤重量。

炊煮時營火溫度相對於瓦斯燃料炊煮溫度為低,需要更多時間處理,致使耗時頗久方能供應二十餘人之餐飲。若又遇天雨,則生火不易,影響計畫時間分配。

出發前的天氣預報也甚為重要,在預報有兩波大陸冷氣團和鋒面通過時,可預期的是兩千公尺的山區溫度亦會陡降,防水及防寒措施實為必要。

此行之隊員有缺少重裝背負經驗者,故在安排嚮導協助時,可考量分組,可預期的是隊伍會因困難地形延誤到達營地時間,故可商請一名原住民嚮導,背負炊具及無線電,率體力較佳者先行,到達營地後整理並煮開水休息,若後隊發生嚴重狀況,可以無線電連絡並返回救援。

為山林永續利用及減少環境衝擊,無痕登山(Leave No Trace)已大為推廣,在儘量不破壞周圍環境的前提下,不改變所走過山林的自然面貌。不擴展宿營地也不污染水源,同時也儘量將帶上山的所有物品帶下山。以此觀念所搭配的輕量化概念,不僅減少了登山者背負的重量,也能讓登山者以更貼近自然的心情體會山林之美。雙鬼湖路線本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環境原始自然未遭人為建設破壞,主管單位或許可以考量以此區域作為推廣先進登山觀念之場地,結合有心探索大鬼湖自然生態人士之力量,共同為這片美好山林永續保留做努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