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卡山莊
七卡的晚餐是咖哩飯。
令人吃驚的是咖哩塊的紙盒也沒事先拿掉,又再次印證了領隊在處理糧食方面的粗糙,五個蜘蛛爐和兩個MSR的集熱爐擺出來,很驚訝這樣人數的團體何需這麼多的爐具。況且此領隊只用一般的卡式瓦斯,在寒冷的溫度下並沒有很好的效率,將部分的食材費用轉移到購置高山瓦斯上才是較保險的方式。
某隊員跟我說別隊的人看到了我們的東西這麼多,還稱讚說:你們怎麼這麼會背…,該隊員說他只好苦笑應對。
泡湯
原本一早在七卡說要去泡湯的計畫,出發前有人偷偷的告訴我說領隊又想改掉不去了。於是在七卡的門口問了領隊一次,想在公領域提出逼他表態,他大聲的回答說沒問題。
經過了 兩公里 後回到停車場,領隊要我坐到勝哥的車,另外兩位一起坐的夥伴很明白的點出了領隊那台車大概不想去泡湯了。我想沒關係這是他的自由。
但是同車的武男卻很明白的指出,剛剛領隊還在大聲的回應我的問題,大聲的說一定會去的一定會去的,我們當然會去的。言猶在耳,卻說一套做一套。似乎也是他們的特色。就像信誓旦旦的說我當下就可以決定要不要去雪北這個問題一樣,先是滿口的承諾,三分鐘後就豬羊變色。
思考上山吃喝的意義
上山吃喝的意義何在?商業嚮導標榜著七菜兩湯是在耍噱頭,但是一個標榜「愛山」的小隊也想要搞上山大吃大喝的行為,就讓人心生厭惡。吃不完的殘渣還是得丟棄,增加環境的負擔,吃下肚的也得在山區的生態廁所解放出來。不論如何,帶過多的東西上山大吃大喝終究以某種形式對環境造成負擔。
另外對於這位領隊的行為,自認為能夠合理解釋的說法就是他是個所謂海派的人,喜歡廣結朋友,借著大量的食物讓別隊的人很容易注意到他們隊伍的存在,而他們隊伍也可以適時的表現出大方的行為,邀請共享或分贈多餘的食物,有廣告的效果。
另外一種解釋可以說因為這個領隊所舉辦的登山活動少有幾次能成功的到達目的地,稍有狀況就會留在距登山口四五公里的山屋或匝營,接下來的行程採單攻或是根本放棄,就這樣吃吃喝喝直到下山。帶多量食材正好符合這支隊伍的特性,可以打發時間,也可以讓來了確沒爬到山的隊員有另一種彌補的作用,算是以飽食來補償沒有爬山的遺憾。
實際上登高山的疲累常使人沒有胃口進食,晚餐的熱食多半是暖暖胃,補充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和營養。輕量、簡便、容易料理、高熱量、好吃是基本條件,就算是生手也不難理解。
但跟到這樣的上山大吃大喝團卻又有著極為不負責任加上不用心做功課的領隊,甚至想循一己之私,將黑森林水源地稱之為「我們的私房景點」來匝營。這樣子的人在台灣的山林縱恆,如果這些人還是沒有長進或是改變觀念,實在是台灣登山環境的一大哀傷。
長久以來慕名翠池的美,卻因上次的迷路未能造訪。漫步池邊,緩緩流動的翠池水如鏡,再也沒有比對於這次登山活動更好的象徵了;看看自己從山裡取走了什麼,看看自己從登山得到了什麼。
其他
保險:出發前我沒聽他說過我們保了什麼險。
剩餘食材:到他家門口後就各自散去,並沒有見他把那些多餘的食材拿出來分給所有隊員,大概都進了他家的冰箱去了。
費用:繳了四千五,沒有回程的慶功宴,事前就說不能來的某隊員據說並沒有給他退費,若是依照本山社的作風,應會採措合的方式,讓後補要去的人負擔費用,並退費給不去的隊員。據領隊說他不想退給該隊員,以作為逞罰。
解散時領隊有退費4000元,但就帳面來說,他並沒有損失,因為他並沒有退費給先前不去的那一位。
出爾反爾:這就不必說了…
四天菜單
5月28日星期四 (用餐地點)
早餐各式麵包+三合一(登山口)
午餐湯麵(七卡山莊)
晚餐蕃茄炒蛋 蔬菜丸子湯 炒波菜 悶苦瓜+白飯(雪山東峰)
5月29日星期五
早餐清粥小菜
午餐自備行動糧
晚餐香煎猴頭菇 紅燒湯 炒清江菜 川燙茄子 炒高麗菜 白飯(翠池)
5月30日星期六
早餐絲瓜粥
午餐自備
晚餐香煎杏包菇 苦瓜湯 川燙地瓜葉 炒高麗菜 菜脯炒蛋(黑森林)
5月31日星期天早餐蔬菜粥
午餐湯麵(七卡山莊)
晚餐:自理(高速公路)
這四天中出現過的青菜(也許還不只這些)
高麗菜(出發時起碼有4顆)
胡蘿蔔
白蘿蔔
馬鈴薯(未去根,還帶葉)
蕃茄
苦瓜
菠菜
四季豆
地瓜葉
絲瓜
小黃瓜
大陸妹
茄子
各式丸子兩包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