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5, 2007

女人為愛、男人為色,當如何戒

最近這個禮拜忙的不可開交,回去之後拖著疲憊的身子榨出了那麼點時間就閱讀張愛玲小說集,碰巧又有人借了當紅的小說「色、戒」回來,這週就成了張愛玲小說週了。

我還真是第一次閱讀鼎鼎大名的張愛玲呀,一方面是最近看了一篇名為張愛玲的十大愛情名言,相當的有風格。一方面也是最近幾位重量級女作家也都為文大談張愛玲文章和她的軼事,從以前不大願意看這種詞藻艷麗帶點老調的小說,也許裡面的確是有些什麼的值得讓這個名字歷經了五六十年,仍被人討論著。

就這麼巧的在圖書館裡找到一本皇冠的張愛玲小說集,民國八十年的第三十五版。既然民國五十七年就已經初版且又再版這麼多次了,為何還會有六零年代張愛玲在波士頓生活困頓的說法?

雖然故事多半皆以沒落中的大家族中的女人為主軸,描寫困頓的女主角如何掙扎著在殘酷的環境下經營生活與追尋愛情,精采的是女人與女人間那種千機算盡的洶湧鬥爭,嗟嘆的是生為女人所遭遇的種種無奈。所以我才笑說看了張愛玲才發現生為女人的吃虧,但讀透了張愛玲還真可能讓人做個不再吃虧的女人。

裡面的愛情是女人的愛情,透過張愛玲的筆,我才能用多了女人的那麼一點心眼兒去看看那純粹發自女人所企盼的一種愛情。沒有瓊瑤的不食人間煙火,裡面的女主角在那混亂的年代是得要堅強點的。

愛情畢竟不是生命的全部,但女人卻多半願意為它粉身碎骨。白流蘇以名節為賭注,王佳芝拿性命為籌碼,在易先生注視著的眼神裡,一瞬間的愛讓王佳芝昏了,做出了無可挽回的行動,對易先生說了聲:「快走」。為了真愛,一個女人可以放棄一切或者獨自摧毀整個世界,小馬哥會不會是這樣被這個原因感動的。

相對於每個筆下鮮活個性的女人,男人的蠢與色代表了那個時代父權社會的每個陰影,唯一風流倜儻的范柳原在節尾時也「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了」,從此冷落的白流蘇,然而這就是「傾城之戀」的結尾。這是一種嘲諷還是作者本身的釋然?這跟她年輕就嫁給胡蘭成的省悟嗎?

龍應台形容的好,「不帶一絲憐憫」,這就是張愛玲對她小說裡人物的風格,當年還在中國大陸的舊社會裡,也就是這樣的世界吧。

白流蘇的矜持與做作壓抑不住熾熱的情,曹七巧的毒舌和瘋狂,每一個人物都讓人相見恨晚,我怎麼到這個年紀才第一次看張愛玲的文字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