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某一天,和老弟騎車由台南走西濱回高雄,路上發現梓官彌陀附近的二高村旁有座俯瞰岡山機場的小山丘,繞進小路探險,發現裡面有駐軍,老弟說這蓊鬱的林木好似金門。寧靜而熟悉的回憶。
最近他又去了附近,發現駐軍已經撤離,該處已經成為附近居民散步休憩的公園,於是興起了一探究竟的動機。
原來這座我們口中的「二高山」應被稱為「漯底山」,空留數十座保留完整的房舍和巨大的碉堡掩體,登上最高的瞭望碉堡,竟是視角超過一百八十度的台南至高雄海岸線,北起台南市,南至高雄壽山;回望東方,透過澄澈的空氣和大小岡山的稜線仍可見北大武。

漯底山文史工作會的解說人員為我們大致的說明了這座自日據時代就是軍事管制區的歷史,這個標高不足五十公尺的山丘是由類似月世界的泥火山堆積而成的,碉堡附近仍有兩口湧出的噴口。

一座孤懸在陸地上的山丘,她的命運卻有如島嶼一般呀,陪伴孤島的是候鳥,陪伴陸上孤島的也是世代交替、來來去去的官兵。空蕩的營房和深遂的彈藥庫,依稀看得出某些日軍挖鑿式樣。
我記下部隊的番號叫「天雷」。樹影漸長,昏鴉已返,斜日下我仍看得出水泥牆上的刻字:1548梯,高雄兵。
最近他又去了附近,發現駐軍已經撤離,該處已經成為附近居民散步休憩的公園,於是興起了一探究竟的動機。
原來這座我們口中的「二高山」應被稱為「漯底山」,空留數十座保留完整的房舍和巨大的碉堡掩體,登上最高的瞭望碉堡,竟是視角超過一百八十度的台南至高雄海岸線,北起台南市,南至高雄壽山;回望東方,透過澄澈的空氣和大小岡山的稜線仍可見北大武。


漯底山文史工作會的解說人員為我們大致的說明了這座自日據時代就是軍事管制區的歷史,這個標高不足五十公尺的山丘是由類似月世界的泥火山堆積而成的,碉堡附近仍有兩口湧出的噴口。

一座孤懸在陸地上的山丘,她的命運卻有如島嶼一般呀,陪伴孤島的是候鳥,陪伴陸上孤島的也是世代交替、來來去去的官兵。空蕩的營房和深遂的彈藥庫,依稀看得出某些日軍挖鑿式樣。
我記下部隊的番號叫「天雷」。樹影漸長,昏鴉已返,斜日下我仍看得出水泥牆上的刻字:1548梯,高雄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