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代的人好像都染上了某種口頭禪,
「如何如何地…,那你要請我喝飲料。」
「哦,你怎樣怎樣…,那要請大家喝飲料。」
我每次聽到人家說「喝飲料」這三個字,總不免刻意把這「飲料」兩字挑出來思考一下,是「能飲用的佐料」,「能飲用的飼料」,還是「拿來飲用的原料」。
先思考飲料滿足了我們什麼?許多人在正常的一餐之後要來一點冰冷的飲料,從冰茶果汁到汽水咖啡,讓已經填飽了的胃再灌一堆冷水,雖然茶香把剛才的油膩沖淡,香甜的飲料也更增口感和飽足感,但這真是我們身體所渴望的嗎?
飲料的包裝被行銷人員打扮得漂漂亮亮地,總想搶盡顧客視覺的先機。據說行銷一種新飲料所要砸下的費用可達數千萬,而這當中以女性消費者最受外包裝的影響。PET和紙類還可以回收,但也不是全部都能被再利用到。鋁箔包的飲料在國外並不暢行,不但包裝材質不會在自然中分解,回收的過程也複雜。何況許多人也並未養成將飲料包裝壓扁後再丟的習慣,更造成了儲存空間的浪費。
天氣炎熱,最方便的解渴方式就是每五十公尺就一攤的飲料販賣店。相同產品上的價格比超商便宜,份量多更多。喝完隨手把塑膠杯塞進垃圾桶裡,製造了更多的垃圾,同時喝下了毫無保障的東西。
這種無品牌的街邊飲料,還有著更多的疑慮。使用糖精調味、用茶精沖調、粉圓中的己二烯酸防腐劑、劣質的奶精和誰知是真是假的RO水。雖然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所謂安全的食品,只有安全的劑量。」但這些潛在的風險卻在口腹之慾下被掩蓋了。在台大農化所的一篇「茶之營養生理生化效應研究」中發現,「過量」的茶精真的殺了白老鼠。
冰飲料早被許多養生人士所追打,無數的信件、指南、心得、健康秘笈都警告我們冰飲料對身體無益。在沒有任何警語標示之下,有些不了解的人竟把運動飲料當成白開水喝,直到數年後才發現身體新陳代謝已不堪負荷。但這世界似乎就是朝著逆向推擠過去,美味的就都傷身,好玩的都不脫危險,何況冰涼的飲料在夏季又是那麼的吸引人。
在喝飲料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都是行銷和消費慾下的犧牲品。出門時在背包裡準備一壺水,少買一杯無謂的飲料,淡而無味的水解的雖是身體的渴而不心理狀態的渴,但回過頭想想,自己少製造些垃圾,必定會更能得到心理的滿足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